疫后重振补短板强功能“十大工程”三年行动总体方案提出,聚焦公共卫生体系、交通、水利、能源、新基建、冷链物流和应急储备设施、城市、产业园区提升、新一轮高标准农田建设、生态环境等十大领域,用3年时间推进一批打基础、补短板、强功能、利长远、惠民生的重大项目。为推进十大工程尽快落地,湖北建立了“1+10”实施方案体系。省发改委会同省直相关部门起草了《总体方案》,组织牵头部门编制了10个专项实施方案,同时建立了滚动项目库支撑体系。
省发改委副主任潘幼成介绍:“初步谋划项目4572个,估算总投资2.3万亿元,2020年估算投资6413亿元,力争在短期内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保障重大项目建设有效接续。”
公共卫生体系补短板,位列疫后重振十大工程之首。根据公共卫生体系补短板工程三年行动实施方案,湖北拟实施公共卫生体系补短板项目2247个,规划总投资2545亿元。省卫健委二级调研员杨勇介绍,按照“总体规划、分步实施、先急后缓”的原则,计划用三年时间基本完成建设任务:
“2020年完成发热门诊、核酸检测实验室建设,2021年完成可转换病区和重症监护病区建设,2022年底完成院前急救体系和公共卫生应急信息平台建设。今年的重点是确保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和有条件的乡镇卫生院设置规范的发热门诊,每个县市至少有2家核酸检测实验室,可转换病区床位从疫情前的不足5000张增加到1.5万张。”
新基建也是此次“十大工程”的发力重点,目前谋划实施相关项目595个,总投资7731亿元,约占十大工程总投资额的1/3。未来3年,湖北将建设6万个5G基站,实现市州主城区5G网络全覆盖,力争5G网络覆盖率和建设水平中部领先。加快推进全省“四纵四横四斜”高铁骨架网和武汉通达10个方向的高铁通道项目谋划建设,全省高铁运营里程将增至2060公里,武汉市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增至500公里。应急储备设施补短板,主要涉及12个项目,包括纳入国家自然灾害防治“九大工程”的华中区域应急救援中心、华中乃至全国最大的应急物资储备中心等项目。省应急管理厅副厅长闸源虹说,12个补短板项目,可用“237”来表述:
“‘2’是指华中区域应急救援中心、华中区域应急物资供应链与集配中心2个项目,‘3’是指襄阳、宜昌、黄冈等3地建设区域性应急救援基地。‘7’是指黄石、咸宁、随州、荆门、荆州、十堰和恩施等7地建设市级应急物资储备库。初步匡算省市两级项目总投资56.54亿元,建设周期2到3年。”
省财政厅副厅长陈明表示,将根据项目性质分类确定筹资渠道,分年度优先保障“十大工程”补短板项目的资金需求:“市场化程度高的项目,主要采取市场手段筹资;政府投资为主的项目,在既有政策框架内,通过基本建设投资、财政专项、地方政府债券、特别国债、单位自筹、社会融资等多渠道筹资。”